
輔導金遠低於獎金 這個輔導要點的大小眼性格,以新人林靖傑的待遇為例:《最遙遠的距離》同樣在威尼斯影展獲得「國際影評人周」單元最佳影片,也同樣被謝志偉局長熱烈接見宣傳,但按此要點,本片屬觀摩單元獲獎,導演僅可獲十萬元入圍獎金。報載謝志偉將專案簽報,最高也不過再發六十萬元特別獎金。而李安因得到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獲獎後兩年內再拍攝國片,可再獲電影資金最高百分之五十、上限八千萬元的輔導金。謝志偉又宣布《色,戒》將是「雙卡」之一,代表台灣角逐明年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請問如果二度奪金,新聞局要不要再上演一次頒發二千萬,李安捐回的戲碼?《色,戒》獲獎一次,導演和電影公司可獲得納稅人一億元的補助,與新人林靖傑總共獲得七十萬獎助,可謂電影工業裡「最遙遠的距離」之一。
林靖傑能夠開拍本片,距他上一部三部曲短片《猜手槍》已有九年,期間只能與小劇團和社運工作者合作,拍攝極低成本短片和紀錄片維生。他終於在2004年獲得五百萬輔導金開拍,又能在威尼斯獲獎,比起更多無片可拍的電影工作者,已屬特別幸運。2005年有12個新人(含林靖傑)獲得國片輔導金,總金額僅5200萬;2006年減為9人,總金額僅4100萬;一整年新人的拍片輔導經費,《色,戒》獲得的二分之一輔導金即全部打死。2006年度若加上資深導演的輔助金1400萬,再加3D動畫旗艦輔導金3500萬,總數也才九千萬,不及《色,戒》的一億獎金。
應實施「國片配額」 《色,戒》和獲得國際大獎的電影當然值得獎勵,在此之前已有太多獲獎的工作者證明台灣不缺電影人才,台灣死亡的電影工業能否夠起死回生,是整體環境重建的問題。國產片在台灣市場僅佔1%左右,今年上半年總票房僅二千餘萬元,下半年可能靠《色,戒》暴賺創下「奇蹟」,然後呢?
對照2006年韓國國產片市佔率突破60%,一年多前韓國電影界還為了反對簽訂韓美FTA(自由貿易協定)使每家電影院國片放映日從146天減為73天,於7月1日罷拍一天,並舉行大規模示威活動。我們很希望新聞局能比照「入聯公投」嗆美國的精神,帶頭推動立法,在台灣實施「國片配額」,才是用本土電影工業環境創造未來台灣之光的正途。
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 吳永毅
http://1-apple.com.tw/apple/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loc=TP&PageType=new&sec_id=5&NewsType=twapple&showdate=20070929&art_id=3859143#Scene_1
------------------------------------
咳咳..這真應該好好來發動一下連署才是!
"最遙遠的距離"--11/2隆重上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