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3

芬蘭 由貧窮國躍升幸福國的秘密

2007-11-22 天下雜誌 文/蕭富元  

僻處極地,曾經是最貧窮的國家,也曾被東西兩強佔領,苦命八百年的芬蘭,如何用三大策略,變身幸福國,成為全世界爭相學習的典範?
  
芬蘭 由貧窮國躍升幸福國的秘密
芬蘭總統府外幾乎看不到守衛。樸實無華的三層樓建築物,正對蔚藍海港,相隔不到一百公尺。大型波羅的海郵輪轟然入港,愈靠愈近,猶如巨鷹俯衝,幾乎叼下這棟由鹽倉改建的白色總統府。

總統府斜對街,是攤販雲集的赫爾辛基市場。大白天,又是賣魚、又是賣花,一派熱鬧。總統哈洛寧的貴賓得忍著腥臭味,入府晉見這位芬蘭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外交部顧及國家顏面,曾經柔性勸離攤販;攤販反問,在這裡做生意礙著誰了?要搬,總統府搬。
結果,攤販照常賣他的魚,國賓照樣摸著腥臭味進總統府。在芬蘭,天大;地大;民大;官?不大。

移居芬蘭將近五年的一位台灣人羨慕不已,時局再差,芬蘭官員也說不出大家要共體時艱這種話。那是人民的自由選擇,不是政府無能的遁詞。

小國奇蹟
歷史的鎂光燈總是探照在以小抗大的英雄身上。如果說,九○年代轟動全球的小國奇蹟是由台灣主演,千禧年後上演的續集,則由芬蘭擔綱最佳主角。

在過去六年中,芬蘭四次摘下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桂冠。芬蘭十五歲中學生,在四十三個先進國的「國際學生評量計劃」(PISA)大賽中,蟬聯兩次總冠軍。國際透明組織公布的最清廉政府榜單上,榜首還是芬蘭。

主流的流行文化,芬蘭人也沒有缺席。搖滾樂團Lordi去年在歐洲音樂大賽獲得史上首冠,那個晚上,主唱「Mr. Lordi」(Lordi芬蘭文是主的意思)精心戴著一頂白底藍十字芬蘭國旗帽,舉國瘋狂,在街頭揮舞國旗、按喇叭慶祝。愛畫畫、也許並不特別喜歡重金屬樂的總統,還拍賀電給這團打扮成惡魔的「芬蘭之光」。

就像是養了一手好牌,怎麼打怎麼贏。芬蘭成了典範移轉的新標竿,頻頻登上國際主流媒體的封面。

地圖上看芬蘭,長得像一個穿著長裙、高舉右手的仕女(左手在二次大戰後割給了前蘇聯)。怎麼看,芬蘭都不是豪門千金,歐洲人稱它「波羅的海的女兒」,總有那麼一點苦命的暗示。

冷酷異境,東西通吃
論歲數,芬蘭還比中華民國小六歲;論發展,芬蘭和台灣幾乎同時進行工業化、同步發展資訊科技;論尺寸,使用芬蘭文的人,不過是使用正體字的四分之一;論地緣,台灣隔海有一個不甚友善的「暴發戶」,芬蘭則是被兩個總共佔領它超過八百年的「大戶」東西零距離挾住(芬蘭人多羨慕有那條台灣海峽!)。

儘管僻處極地,全球的芬蘭熱未曾降溫。作家吳祥輝去了芬蘭,讚嘆連連,寫了一本《驚豔芬蘭》驚豔台灣。前年,美國《華盛頓郵報》副主編凱瑟(R. Kaiser)到芬蘭採訪,返美後刊出一系列報導,反省:「如果我們那麼有錢、又聰明,為什麼不能像他們?」邊陲芬蘭讓中心美國憮然有愧。
為什麼?是因為芬蘭人聰明,還是幸運?
如果,「生於憂患」也能算運氣,那麼,芬蘭可以說得天獨厚。

芬蘭不是北歐「正黃旗」,它不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語言、人種皆與北歐諸國殊異,在日耳曼語系裡,「芬人」(Finns)指的是北歐狩獵採集的原始人。歐洲人從不把芬蘭當歐洲國家看待,在冷戰時期,歐洲甚至視芬蘭為遊走資本主義和共產社會的「雙面間諜」,戒它防它。

對於不歐不亞、不東不西的尷尬處境,芬蘭人刻骨銘心。芬蘭人不訴諸激情,反而用智慧來證明,它並非兩面國,而是東西世界的戰略緩衝地。芬蘭還用智慧折服一向有優越感的歐洲和北歐鄰邦,在文化和經濟上,它也可以是贏家。

芬蘭模式的「三隻腳」
「芬蘭模式」是近年經濟學家熱中研究的主題,當過二十一年國會議員、六十四歲的總統哈洛寧十月中旬應倫敦政經學院邀請演講,娓娓道出芬蘭從一個最貧窮、最遙遠的國度,變成全球最有競爭力的國家,秘方就是這一帖集合「民主、完善治理、社會福利和投資教育」的芬蘭模式。

芬蘭鼎起聰明的三足——務實哲學、福利制度和聰明的投資策略——穩穩踏上強國之路。

年輕的國家
芬蘭共和國,至今只有90歲,比中華民國還少了六歲。芬蘭在13世紀之後,就成為瑞典的領土;之後俄國勢力崛起,1809年瑞典敗於俄國,因此割讓芬蘭,芬蘭成為帝俄所屬的自治大公國(由俄國沙皇兼任大公,最後一任大公也就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直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為止。芬蘭於1917年12月6日宣布獨立(這天也成為芬蘭國慶日),並且獲得當時列寧等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革命政府承認。

Smart philosophy 務實,智慧的開始
要找一個詞來形容芬蘭,務實是最好的選項之一。務實哲學讓芬蘭即使面對惡劣情勢,也能保住民主和完善治理。既然改變不了地理位置,乾脆順勢而為,化雙面夾擊為雙面助攻。

俄羅斯、俄羅斯、俄羅斯
東望西進,芬蘭雙箭齊發。

赫爾辛基九月天,彷彿要貪婪吸收夏天最後一道餘溫,市中心這棟有百年歷史的正宗芬蘭餐廳,透明玻璃牆內牆外坐滿了人。六十開外的外交部新聞官瑪利亞蓮娜,兩年前才從巴黎調回芬蘭,難得坐在十五℃的陽光下享受芬蘭最道地的鮭魚。吃完中飯,她還要搭電車去學俄語。

有著芬蘭典型寬廣身材的她解釋,這幾年俄羅斯經濟風馳電掣,申請到芬蘭旅遊、經商的人愈來愈多,她經常要去三百多公里外的聖彼得堡審核簽證業務,「會說一點俄語比較實際。」

能說四種語言的瑪利亞蓮娜再過幾年就要退休了,學俄語除了是公務需要,也是想直接知道俄羅斯人在想什麼。

對芬蘭人來說,了解俄羅斯人在想什麼,不是什麼個人興趣,而是攸關國家安全。
今年九月,芬蘭國防部長造訪美國首府華盛頓,在公開演講時,就率性直陳,今日芬蘭的三大威脅是:俄羅斯、俄羅斯、俄羅斯。

俄羅斯之於芬蘭,正如中國大陸之於台灣,是威脅,也是機會。在料理芬俄雙邊關係時,芬蘭奉行特有的「Sisu」(膽識)哲學:遇逆境時務實不蠻勇,堅毅完成該完成的任務。

認清現實,智慧的開始
獨立已經九十年,和前蘇聯兩次決定命運的戰爭(冬戰、續戰)也結束一甲子,提到前「祖國」,芬蘭還是有那麼一點顧忌。芬蘭從建國以來,就不拘侑意識型態,堅定走務實政治路線(realpolitik)。只要上過學,都背得出前總統帕西奇夫(J.K. Paasikivi)的這句名言:「認清事實是智慧的開端。」芬蘭人知道,得有「唯智者,能以小事大」的能耐,他們堅持的民主體制才能維繫至今。

「芬俄邊界有一千三百多公里長,到現在都還有地雷,不務實,芬蘭不能永遠保持繁榮,」二十二歲創立芬蘭第一家線上防毒軟體公司F-Secure,董事長席拉斯瑪(R. Siilasmaa)用他低沉緩慢的聲音說,安全與發展是芬蘭的首要目標,不務實,一切都是空談。

為了生存,芬蘭硬生生吞下「割讓十分之一國土、六年內賠償六億美元、外交決定要經過蘇聯同意」的歷史屈辱,求得東線無戰事;芬蘭也因為對蘇聯瞻前顧後,飽受西歐世界批評,德國媒體甚至發明Finlandisation這個詞,來揶揄小國面對大國時的處處自我設限。芬蘭媒體少見反蘇言論,公共圖書館還曾列一千七百多本書為禁書,拒絕陳列,因為內容反蘇。

再委屈,領導人也從來不公開批評「俄」鄰。和俄羅斯和平共處,是芬蘭最高的現實。儘管蘇聯已經在十六年前灰飛煙滅,至今芬蘭還是沒有加入以抗俄為成立宗旨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芬蘭務實看待俄羅斯,除了安全顧慮,還有經濟盤算。
二次大戰之後的五十年間,蘇聯是芬蘭最大的出口市場,佔芬蘭對外貿易額的四分之一。蘇聯解體後,芬蘭GDP兩年內掉了一○%,就業率狂跌二○%,對蘇聯的依存可見一斑。
到現在,俄羅斯仍是芬蘭第二大貿易伙伴,每年對俄羅斯出口值成長二五%;此外,俄羅斯還是芬蘭最大的能源與原物料供應國。應對進退,大意不得。

超英趕美,西方富國
也是因禍得福,為了償還戰爭賠款,芬蘭在短時間內發展出堅強的重工業基礎,馳名世界的諾基亞和造船、造紙業,都大發「國難」利市。芬蘭像是國家版的灰姑娘,靠出口到東邊市場的木材紙漿和金屬工業,快速工業化。在八○年代超英趕美,一舉追上傳統西歐強國,躋身西方富國之林。

隨著俄羅斯成為世界三大新興市場,芬蘭的戰略位置愈顯重要。位在芬蘭東南方的瓦力瑪(Vaalimaa),是歐盟進出俄羅斯最主要的關卡,每年有兩百萬人次經過這裡往返歐俄。芬蘭邊境海關抱怨,這裡幾乎天天大塞車,每天都有上千輛卡車排隊出入關。

正如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芬蘭已經成為世界產品輸入俄羅斯的「重要導管」,西歐國家透過芬蘭,將產品送到俄羅斯這個超級市場;畢竟,最會跟俄羅斯打交道、做生意的,還是芬蘭人。

「芬蘭不能錯過俄羅斯的機會,芬蘭企業未來要靠它成長,」芬蘭科技與工業協會創新中心主任亞拉亞斯齊(J. Yla-Jaaski)不諱言。

就以芬蘭零售業龍頭、有一百四十五年歷史的Stockmann集團為例,有四分之一的銷售額和獲利都來自以俄羅斯為中心的波羅的海四國,這塊區域共有一億五千萬人口,對只有五百萬人的芬蘭,簡直是一只生意源源不絕的聚寶盆。

通往亞洲的市場,要經過芬蘭
東望之外,芬蘭也絕對不自外於歐洲。

芬蘭自十二年前加入歐盟後,就安分且積極地扮演模範生角色,率先遵守並實現歐盟各種協議,也是北歐唯一使用歐元的國家。芬蘭並提供他們的對俄「專業」,協助歐盟和俄羅斯打交道,歐俄之間的重要高峰會議,經常都由芬蘭當東道主,負責穿針引線。

芬蘭加入歐洲大家庭,也名正言順分散出口重心,如今,歐盟十五國佔芬蘭的貿易量已有六五%,芬蘭超過七成的資金是投資在歐盟各國。

除了東守俄羅斯、西拓歐洲,芬蘭更南開亞洲市場。
芬蘭曾經以「北歐的日本」自居,引進並學習日本的產業發展模式。早在亞洲市場崛起之前,芬蘭已目光獨具,經營自己的亞洲策略,婉拒加入北歐四國共組的北歐航空,獨自培養國家航空。芬航不和歐洲人搶歐洲、搶美國,而是先發搶亞洲,利用本身東西緩衝區的地理優勢,大力開拓亞洲航線,成為北歐飛亞洲航班最多的航空公司。
於是,北歐通往亞洲的市場,要經過芬蘭。

雖然開車到哥本哈根國際機場只要二十分鐘,瑞典第三大城馬爾摩的創業家哈肯森(L-G Hakansson),要去巡視他的上海工廠時,還是繞路先到赫爾辛基,再轉飛亞洲。「那是去亞洲最快的路,」經營汽車零件再製業務的哈肯森說。

芬蘭人的務實,並不是短視的現實主義,而是深謀遠慮後的精算抉擇。從一個敏感的政策議題,即可見芬蘭從遠看近的務實思考。

環境部司長尤蘇卡寧(J. Uosukainen)舉例,早在這波能源荒發生之前,芬蘭就已警覺太過依賴俄羅斯能源;他們也注意到,芬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全歐第二高,遲早會面臨歐盟的減碳壓力。在政府民間多方討論後,芬蘭達成共識:打破歐洲高舉二十年的反核神主牌,成為西方世界第一個重新使用核能的國家。

芬蘭現在已經有四座核電廠,第五座兩年內完工,目前正在評估第六座。至於最頭痛的核廢料問題,在芬蘭也不曾造成衝突,處置廠所在地居民以壓倒性的三分之二,贊成設在自己家門口。
「只要是對未來有利的事情,芬蘭人一定會去做,」尤蘇卡寧強調,芬蘭沒有對抗意識,只有務實意識

從六○年代歐洲的窮國,八○年代追過歐美水準,到現在國民所得名列全球第十名,芬蘭人聰明務實的思維,讓這個偏遠的北大荒,每二十年量子躍變一次,不斷累積前進的能量。

Smart system 福利國家2.0
在拉普蘭省第一大城羅瓦涅米市當記者的亞諾,已經休了兩個月的爸爸假,專職在家照顧剛滿一歲的女兒薩卡,還有兩隻很愛叫的狗。

九月初,跨在北極圈上的羅瓦涅米,陽光虛弱,還不到十度。剃著大光頭的亞諾和太太牽著牙牙學語的薩卡,在河邊住家的前院草坪,蹣跚學步。

亞諾很感謝政府讓他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和等了十幾年的女兒朝夕相處。育嬰假的這半年,政府每個月會給他三百歐元,當作是照護國家未來納稅人的津貼。亞諾從沒擔心過薩卡未來的教育,只要她願意讀書,政府會一路養她到大學,甚至是碩士、博士。

「我的責任就是讓她吃飽,其他花費不必煩惱。」當然,亞諾最大的煩惱,就是這麼慷慨的福利,有一天會不會撐不下去。

社會福利無所不在
在芬蘭,像亞諾這種專職奶爸,漸成潮流,每年以倍數成長。
芬蘭無所不在的社會福利,反映出傳統的北歐思維:政府存在的價值,是照顧好「每一個」人民。美國那套小政府大社會的理論,芬蘭人並不信服。芬蘭政府每年用在社會福利的支出,佔四分之一的GDP,比重是美國的兩倍多,台灣的五倍。

福利制度的設計,同時還是拉高芬蘭國家競爭力的策略一環。
社會福利太好,將損及國家競爭力,這種魚或熊掌的兩難,不在芬蘭人的邏輯裡。
過去十年,芬蘭經濟成長率平均每年達三.五%,去年更衝破五.五%,創十年新高。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M. Porter)去年底研究,在全世界一二二個國家中,芬蘭的企業競爭力,僅次於美國、德國,名列第三。「真正的競爭力是用生產力來衡量,」波特強調,在北歐國家中,芬蘭過去十年的生產力成長最多。

在芬蘭的國家發展藍圖中,社會福利是國家競爭力的引擎,而非阻力。社會福利和發展科技,更是魚幫水、水幫魚的雙贏政策。

芬蘭自六○年代開始推動社會福利,便深信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策略,擅長能源經濟的經濟學家柯穆拉寧(K. Komulainen)分析,芬蘭認為透過福利制度、教育改革和財富平均分配,可以帶動經濟成長;經濟成長又會增加財富;更多的財富,可以創造更好的福利;更好的福利,又會刺激更高的成長。

勞工經濟研究所所長基恩德(J. Kiander)也反思,芬蘭的產業結構能夠從以比較利益為主的重工業,轉型為以競爭優勢為基礎的科技業,關鍵就在社會福利制度。

冒險不必餓肚子
「好的社會福利讓人願意冒險;冒險,才能促進競爭力,」基恩德肯定,愈是靠知識吃飯,愈需要社會福利做後盾,讓人民沒有害怕失敗的無形焦慮。在芬蘭,失業後,有政府十八個月、七成薪水的保障,「冒險,不會讓你餓肚子。」

凡出國演講,提到芬蘭經驗,總統哈洛寧必然不厭其煩強調:「競爭力和社會福利並不是互相排斥。人民不需要選擇,可以同時兼有競爭力和社會正義。」

二十歲就拿到博士學位、以《資訊社會福利國家》一書聞名的芬蘭學者海莫能(P. Himanen)特別以「福利國家2.0」,描述芬蘭夢的特質,就在於「大家都能住在一個既有創意又有照顧的世界」,曾參與擬定芬蘭「資訊社會發展策略」的海莫能形容。

可以這麼說,上個世紀的美國夢是靠個人競爭努力圓夢,這個世紀的芬蘭夢則由個人努力和政府福利,小手大手相互牽成。
芬蘭的福利制度,是以眾生平等為基礎。不必要有富爸爸,也不必靠一次偶然的出生,芬蘭人沒有輸在起跑點的壓力。

芬蘭是歐洲唯一既沒有王室也沒有土生土長貴族的國家,原本就具有普世平等的思想。千年來,夾在俄國、瑞典和德國三個時刻覬覦它的強國間,芬蘭團結意識一向強烈。一百四十年前,芬蘭又遇到罕見大飢荒,一口氣失去一五%的人口,芬蘭人深信「唯有團結平等才能生存」,一個芬蘭人都少不得。

平等的代價並不便宜。芬蘭所得稅率從三五%起跳,最高超過六○%。國家將近一半的GDP是來自稅收,位居全球第六高。在各種國家競爭力指標中,稅負過重通常是芬蘭表現最差的一門,總是拉低總成績。

同樣是課重稅,相較於其他北歐鄰邦,芬蘭人似乎繳得更心甘情願。

總統的夏屋在漏水
二十八歲的赫蒂在赫爾辛基大學當講師,她每個月只能領到一半薪水,另外那一半,她連摸都沒摸過,就直接扣稅進國庫。赫蒂從來沒抱怨過,為什麼要用她的薪水去養不願工作的人。「走在路上,我喜歡那種四周的人都過得很好的感覺。」談到她「消失的那一半收入」可以造福人群時,會說五國語言的赫蒂,真情流露。

在芬蘭,平等是一種生活態度,不是施捨的口號。外交部駐芬蘭代表處組長劉翼平還記得,一次在機場,看到前任總統阿赫蒂薩里(M.O.K. Ahtisaari)自己拖著行李,和民眾一起排隊通關,他現在仍身兼要職,是聯合國派去塞爾維亞和柯索沃的談判特使

現任總統也是沒架子出了名。去年被民眾票選為史上第五偉大芬蘭人的哈洛寧,曾經是激進的全國學生會會長,七年前就任總統,出入從來只有兩名隨扈,百貨公司聖誕折扣也會跟著去搶便宜貨。

九月初,《金融時報》特派員採訪她,哈洛寧特別選在她的夏屋,糗的是,那天下雨,會客室天花板漏水了,只好移到客廳見記者。

翻遍芬蘭報章廣告,看不到富豪名媛新聞,也鮮少奢華時尚的報導。就拿四十一歲的席拉斯瑪來說,儘管已經是億萬富翁,他的太太還是繼續在小學教書,沒有貴婦派頭。

最能展現芬蘭的平等價值,是在道路上。芬蘭的交通違規罰款是按照犯行輕重以及所得「累進」,賺得愈多罰得愈多。前幾年,某二十七歲網路創業家開著拉風的BMW跑車,以一百一十公里時速飆過市區。

賓果!吃下一張相當於兩百三十幾萬台幣的罰單。
這哪裡是公平?芬蘭法律規定,既然犯法,有錢人受懲罰的「痛苦」程度,應該和窮人同樣平等

這位科技新貴並沒有找議員關說或走後門銷單,而是發揮佔芬蘭八三%人口的路德教派誠信美德,把罰款繳清。也是科技新貴的席拉斯瑪不無驕傲地說,芬蘭是唯一把戰爭賠款全部付清的國家,「只要是責任,我們一定會完成。」

Smart strategy 投資腦力
那一年冬天,赫爾辛基苦寒如常,芬蘭建國後最殘酷的大蕭條即將來臨。二十一歲的托瓦茲窩在大學宿舍,埋頭寫他的程式。改寫全球電腦歷史、動搖微軟霸業的Linux作業系統,一九九一年從寒冷的芬蘭點火,燒遍了世界。

芬蘭三寶
至此,「芬蘭三寶」全員到齊:聖誕老人、諾基亞和托瓦茲,三樣國寶都是芬蘭「腦力」的智慧結晶。

芬蘭人說話總是三句不離:「芬蘭是個小國」。小?有九個台灣大呢!因為覺得自己小,芬蘭才鐵了心孤注一擲投資教育和研發。這兩筆投資所花的經費,每年佔去一○%的GDP,是除了社會福利之外,芬蘭政府最重要的支出。

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湯明哲研究,芬蘭經濟在五十年之間,從比較利益(森林)到資本密集,最後是利用全球競爭優勢,用的正是「從樹木到樹人」的策略選擇。

有最重要經濟學家美譽的薩克斯(J. Sachs)曾稱讚,芬蘭是全世界最會組織「腦力」的國家。遠在七○年代,芬蘭立定發展科技強國的方向後,隨即大幅改革基礎教育,為小孩提供免費且高品質的教育。在芬蘭讀大學免學費,大學生每個月還可領二六○歐元津貼、將近兩百歐元的住宿補貼,以及二二○歐元的低利就學貸款。

三十年算下來,政府這筆投資價值連城,不但中學生數理、閱讀、解決問題的能力技壓群倫(詳見《天下雜誌》十一月七日出刊的三八四期教育特刊),高等教育也表現不俗,在今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國際排名中,「高等教育人才與訓練」這項評比仍獨佔鰲頭。

工程師社會
芬蘭投資腦力,並不是亂槍打鳥,而是專注將資源集中在幾個重要領域,尤其是資訊與通訊工程產業,芬蘭人就常自稱他們是工程師社會。

有一則芬蘭笑話:「換燈泡需要幾個芬蘭人?零個,因為芬蘭人全都是工程師,可以修好壞掉的燈泡。」

為了發展科技,八○年代芬蘭擬定了國家創新策略,大量成立以應用為主的科技學院。二七%的大學生讀工科,比例在OECD國家中最高。芬蘭每年為歐洲生產最多的工程博士,外國留學生到芬蘭,也有四成是學理工。

諾基亞企業溝通副總裁蘇米寧(A. Suominen)分析,諾基亞之所以能夠科技獨步全球,就是因為芬蘭的科技教育出色,總是能找到最好的工程師。

除了教育,芬蘭還專注投資創新研發,每年研發經費佔三.五%的GDP,是全世界第三高。

芬蘭建國五十年時,國會送給芬蘭民眾的禮物,是撥款一億芬蘭馬克,成立芬蘭國家創新基金(Sitra),投資創業基金給創新和高科技創業。二十一年前,芬蘭政府又成立國家技術創新局(Tekes),功能很像台灣工研院,統合產官學界,聯手研發高科技和通訊產業。

Sitra、Tekes和芬蘭科學院三大研發機構,負責研究、擬定並執行國家創新策略。芬蘭被公認是全球最有創新企業環境的國家,在歐洲科技創新指標(EIS,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最新的調查中,芬蘭是創新能力的領先者,而美國、英國和愛爾蘭只能算是追隨者;在創新表現上,是全世界第一名。

擁抱新思潮與科技
任職Tekes的經濟學家柯穆拉寧指出,芬蘭每年的研發經費有五十八億歐元,新政府在未來四年的施政報告中,提了二十七次創新,連車廂和電視廣告都會講創新,「對芬蘭人來說,談創新就跟吃飯睡覺一樣,已經是生活的一部份,」在Tekes工作十年的柯穆拉寧說。

芬蘭或許不是最有創意的國家,卻最願意擁抱新思潮和新科技。芬蘭是全球第二個賦予女性投票權的國家,也是全世界最早擁有女性國會議員的國家。在現任內閣中,有六○%的部會首長是女性。

一百二十五年前,芬蘭的Finlayson 紡織工廠,率先在北歐地區裝設電燈。貝爾申請電話專利之後六年,芬蘭的主要城市就設立了電話公司。

芬蘭同時是全世界行動電話和網路的先驅,在芬蘭,有超過一半的家庭,只有行動電話,沒有傳統固網電話。美國《新聞週刊》曾預言,芬蘭既有行動通訊和資訊科技的技術,又有結合這兩種科技的遠見,「未來將是芬蘭人的天下。」

距離北極圈只有三小時車程的奧盧(Oulu),是芬蘭新興的高科技聚落,薈萃了八百多家科技公司,且是諾基亞產品研發的重鎮。一九九一年,全世界第一通GSM(全球行動通訊系統)電話,就是從這裡打出去。

四十幾歲的芬蘭環境部司長尤蘇卡寧說,如果沒有手機,芬蘭人的生活幾近癱瘓。在芬蘭,手機滲透率高達一一○%,不論是搭電車、洗衣服,甚至是機場報到、劃位、登機,都用手機付款或通知。談話間,尤蘇卡寧拿出他的諾基亞手機示範,按幾個鍵,預付兩歐元,接著拿手機就可以上電車,「對芬蘭人來說,手機不是科技,而是生活,」尤蘇卡寧笑說。

即使是交通警察在路上開罰單,也是透過手機連線稅務機關,幾秒鐘內查出駕駛人的所得,立刻算出罰款

Smart future 芬蘭大未來
過去十年,芬蘭的穩定高成長,是先進國家的標竿典範,比起亞洲的後起之秀,也毫不遜色。
但是,鑽研創新的柯穆拉寧提醒,也許是永遠要為寒冬準備,芬蘭人總是會「先想一步」,對於現在的好成績,「高興一天就好。」

芬蘭人的未雨綢繆不是沒有道理。
今年,芬蘭在WEF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從去年的第二名掉到第六名,IMD世界競爭力評比則從第十掉到第十七名。今年,芬蘭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將下降至三%。這對芬蘭無疑是個警訊,因為要維持現行的社會福利制度,每年至少要有三%的經濟成長率。

費爾曼(S. Fellman)教授在赫爾辛基大學的辦公室,簡直是一座迷宮,已經刻意輕聲慢步,陳年地板還是嘎吱嘎吱響,左彎右拐的,一間不到兩坪的辦公室忽焉出現。辦公室堆滿資料、書籍,幾乎找不到可以站立的地方。

不能只有一個諾基亞
費爾曼研究北歐資本主義已二十餘年,在她的觀察中,芬蘭是所有北歐國家中,最容易受經濟危機影響的地方。芬蘭太倚賴資訊科技業,但是科技產業大幅成長的時代已經結束;更何況,芬蘭的科技業又太集中在諾基亞一家,中下游產業想在國際上競爭還很吃力。

「我們不能老是靠一個諾基亞,」費爾曼憂心地說。
芬蘭還有其他隱憂。

在麥肯錫顧問公司最新出版的芬蘭報告提到,芬蘭目前正處於十字路口,未來有兩大挑戰,一是產業的國際競爭,另外則是人口老化。

芬蘭是歐洲人口老化最快的國家之一,近十五年內,將有四成工作人口要退休;根據芬蘭國家統計局統計,未來三年內,芬蘭六十四歲以上的人口會達到一七%,退休金相關支出,將會吃掉一一%的GDP,這將反過頭來侵蝕芬蘭在腦力投資上的佈局。

歐洲國家都面臨老化問題,但在芬蘭問題特別嚴峻。在所有歐洲國家當中,芬蘭是移民最少的同質社會,佔芬蘭人口僅有二%。另一方面,由於賦稅高、勞力市場條件嚴苛,芬蘭成為外資眼中最不適合投資的國家之一,在歐盟二十七國中,排名倒數第七。也就是說,芬蘭要發展任何產業或是投資任何新計劃,都必須靠自己。

Just for fun
另外一個罩門,非關外力,而是芬蘭人「不愛錢」的率性氣質。
科技與工業協會創新中心主任亞拉亞斯齊剖析,芬蘭人很會做看得見的產品,卻缺乏生意頭腦,也不懂得行銷,對賺錢更不積極,「不愛錢或許是人的美德,卻不是國家的美德,」亞拉亞斯齊搖搖頭,芬蘭人缺少創業精神,將損害芬蘭未來的發展。

新近被任命為國會監督委員會顧問的基恩德進一步剖析,芬蘭工程師不懂經商,開發新技術大部份是「just for fun」(純粹好玩),不是要發財出名。雖然芬蘭人在資訊科技有很多創新,專利數目也在歐洲名列前茅,可是,這些創新、專利大多賣給美國人。

芬蘭人賺到fun,錢卻進了美國企業家的口袋,托瓦茲就是最經典的例子。芬蘭出了一個電腦奇才,卻也失去一個大創業家。

話說回來,就像多數芬蘭人一樣,基恩德從不擔心芬蘭。人口老化是事實,但是芬蘭婦女平均一.八的生育率,比起歐洲、日本、韓國、台灣都高。況且,這幾年政府累積了豐富的積蓄,即使碰上幾年亂流,「也還支撐得下去。」

最重要的是,芬蘭人謙虛,不恥下問,總是在尋找新的標竿學習,從過去的瑞典、日本,到現在的愛爾蘭、新加坡,「不斷學習,而且聰明的學,才是芬蘭第一的秘方,」基恩德總結。

方向明確
你一定看不出來,赫爾辛基市中心這塊大花崗岩下面藏的是什麼。
這是芬蘭最有名的建築之一——岩石教堂,樸拙不花俏,堅固耐用又耐看,像它的國家。走進岩石,挑高透亮的教堂,讓人不自覺讚嘆。那時,坐在禱告椅上的荷蘭女子合唱團唱起聖歌,如沐天籟。

曾有芬蘭人說,生為芬蘭人,就等於是中了樂透。環境美、教育好、福利優,固然要繳很多稅,可是從政者又不貪腐,每一分錢都用在該用的地方。

父子兩代都是記者,亞諾思索芬蘭的未來,不知道是稱讚、還是埋怨地說,芬蘭人固執,當決定要走什麼路,就會一直走下去;芬蘭人總是形容芬蘭像一片平靜大海下的激流,默默努力前行,目標方向明確。那個目標,就是一個公平美好而又有實力的永續社會。

這個波羅的海的女兒,苦命了八百年,終成幸福國家的代名詞。台灣四百年勤苦,好不容易成就今天的繁榮。我們能像芬蘭那樣務實、謙虛,不斷學習,又聰明的學習嗎?我們知道自己要往哪裡走嗎?



-----------------------------------------------------


因為"設計 讓世界看見芬蘭"一書,
繼續在網路上蒐尋到這篇文章,
台灣如何走兩岸的路,
務實需要智慧

2008-01-09

環球機票 讓你一票遊遍全球

中國時報 F1/國際‧運動 2008/01/07

【鍾玉玨/綜合六日外電報導】

  環遊世界幾乎是每一個人的夢想,但僅有少數人實現,荷包大概是最大障礙。
  不過沒錢有沒錢的玩法,善用「星空聯盟」(Star Alliance)等環球航空網,一張機票玩到底,不僅省錢,也省很多班機接駁的時間與麻煩。
  目前提供環遊世界機票﹝Round-the-world Ticket﹞的大型聯盟有三家:「寰宇一家」(oneworld)、「天合聯盟」(Skyteam)與星空聯盟。

  省錢省時 跨洲任我行
  天合聯盟由美國大陸航空、達美航空、西北航空等9家創始成員於 2004年成立,目前成員已增至11家,另外還與其他3家航空公司聯營,涵蓋162個國家共841個航點。
  寰宇一家在去年短短一年加速串連,目前航點近700個,每天的航班超過9000次。
  不過最大的環球航空網絡當屬星空聯盟,目前成員已增至19個航空公司,服務的航點有897個,廣及160國。由於成員包括紐西蘭航空,對於有心前往紐西蘭以及南太平洋地區的旅客,星空聯盟是較佳選擇。若想探索南美與澳洲,寰宇一家挾著智利LAN航空與澳洲航空,成了遊客首選。
  中國大陸旅遊市場快速崛起,三大航空網陸續透過加盟與聯營方式,將航點延伸到中國。寰宇一家與港龍航空合作,多了北京、上海香港3個航點。星空聯盟新增中國國際航空與上海航空2個成員。天合聯盟則添了中國南方航空這個生力軍。

  北京與港滬 三點不漏
  整體而言,各聯盟所出售的環球機票規定遊客可停3至15個城市,旅行天數不得低於10天,一個地點只能進出一次,票價隨停留城市多寡、飛行里數、出發地點、旅行旺季而定。以天合聯盟為例,最便宜經濟艙票價是2099歐元(約台幣10萬元),且必須從美國以外的城市出發。
  寰宇一家則以跨了幾洲(3至6洲)計價,經濟艙票價從3900美元起跳(約台幣12萬6000元)。
  環球機票最大不便在於有些城市無法直飛,例如約翰尼斯堡與新加坡無直航航班,必須在香港轉機。
  此外,儘管以駱駝取代搭機穿越撒哈拉沙漠,但撒哈拉這段行程依舊算在機票的里數內。因此遊客必須精打細算,以免里數大失血(通常環球票的里數限制是4萬英里)。

  撒哈拉沙漠 駱駝代機
  除了透過航空聯盟周遊列國,遊客也可考慮向機票大盤商訂票,諸如機票特惠網(www।airtreks।com)與國際票務網(www.airbroker s.com)。由於兩家公司可直接向航空公司殺價,因此票價較航空聯盟的環球票便宜,不過轉機較不方便。
  旅遊玩家建議,環球票的開票地點最好選擇歐洲,因為票價會比其他城市便宜。但遊客還是得先盤算,搭乘廉價航空到歐洲取票的機票錢是否低於就近開票的價差。

2007-11-05

阿基米德

中國時報 E6/開卷書評論 2007/11/04

【巴布‧文字工作者】
  The Archimedes Codex : Revealing The Secrets of The World 's Greatest Palimpsest   作者:內茲(Reviel Netz)、諾爾(William Noel)   曹亮吉譯,天下遠見文化公司,350元;數學

  1998年紐約的古拍賣會上,一本其貌不揚的中世紀祈禱卻成為多方競逐的標的,並以200萬美元的高價賣出。這本書的內容無甚新奇,書況又差,而且當初製作時使用的並非新製的羊皮紙,而是刮去舊書書頁上的文字重加利用。不過,讓它變得格外珍貴的,正是這一點──因為被刮去的文字裡,包括有失傳已久的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的著作。

  這部稱為「阿基米德抄本」或「阿基米德再生羊皮書」的古書,是在20世紀初發現的,但出現不久便消失無蹤。幸運的是,此次購得的匿名收藏家了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內容,大方地把它借給博物館進行修復及解讀的研究

  《阿基米德寶典》講述的便是這本古書的故事。兩位作者,諾爾是研究計畫的主持人,內茲是負責解讀古書內容的科學史教授。全書架構也反映出他們的分工:諾爾描述古書的身世來歷和計畫進展的種種經過,內茲則從數學史的角度來探討希臘數學的意義、阿基米德的原創性,以及研究中得到的新發現。兩條主線交錯出現。

  本書是結合人文科學的佳作,它具有好幾種深度,不管是關於阿基米德本身、科學史教授內茲對希臘數學的解讀、古史研究的狀態、古文書的傳承意義、科學對阿基米德的反饋、推理解謎,再加上幽默的行文,在在都增加了本書的可讀性。
  
「阿基米德抄本」修復的過程雖然艱難,收穫卻出乎意料的豐富。我們現在知道,阿基米德不只是微積分學與數學物理的先行者,而且他也觸及「實無窮」,預見了19世紀數學家康托的無窮概念。另外,他也談到組合學的問題,提供數學史新的研究材料。而且從這本羊皮書得到的新發現並不限於阿基米德,研究者在書葉裡也解讀出演說家 Hyperides的殘篇,以及一段關於亞里士多德《範疇論》的早期評註。

  阿基米德是古典時期最偉大的數學家暨科學家,他的心智成就遠遠超乎時代,甚至可以說,人類的智識發展還需要上千年的準備,才能充分認識他的成就。可惜等到時機成熟後,他的許多著作卻已失傳,只留下一些羊皮紙上未刮淨的殘痕。藉由最先端的顯影技術,我們才能略窺一位偉人的深邃思想。或許正是這種相距兩千多年的心靈交會的魅力,吸引了許多人自告奮勇參與研究計畫,也是它,讓古書的重現成為一則動人的故事。

崑曲名伶錢熠 棄中留美 今夢蝶


中國時報 A22/ 文化新聞 2007/11/02

  一張笑咪咪的蘋果臉,溜溜轉的大眼睛,崑曲名伶錢熠曾是上海崑劇團重點栽培的演員,一九九九年在紐約演出《牡丹亭》中的杜麗娘,讓西方觀眾驚為天人,沒想到演出後她決定留在紐約不回大陸,拋下熟悉的崑曲與劇團。她說:「那只是遲來的青春期作祟,改變後半生而已。」


  現年卅二歲的錢熠,當年受邀到林肯藝術中心與崑曲演員溫宇航搭檔演出《牡丹亭》,扮相貌美、唱念俱佳的她,迅速成為西方劇評眼中的耀眼巨星。紐約時報盛讚她「光芒萬丈」、華爾街日報稱許她「無可匹敵」、紐約雜誌形容她「魅力迷人」。


  杜麗娘豔驚西方 鐵了心不回大陸


  「練功的人是沒有青春期與困惑的。」她回憶廿四歲時鐵了心留在紐約的決定說,從十歲到十八歲自己都在劇團裏跌打翻滾,她的世界裡頭只有崑曲。廿歲開始演出後,跟社會開始有接觸,突然變得很困惑,找不到自己,「心裏有很多缺口」。那一年到紐約,看到好多好多人,發現外面世界「人才好多,想學什麼都可以學到」,於是毅然留在紐約不回去了。


  如果錢熠留在中國,受重點栽培的明星可以一路演到六十歲,像是捧著鑽石飯碗。但她卻選擇留在一個陌生的都市叢林。她在上海的崑曲老師蔡正仁聽說她不回去了,當晚跑到她家裏找她父母,痛哭起來。而留在紐約想要尋找自我的她,壓力也很大,看著紐約街頭每個人都好忙,自己不工作覺得心很慌。


  前兩年得憂鬱症 後從宗教找安定


  但她除了演出,對其他的東西都不感興趣。後來朋友告訴她,只要會英文,可以跟外國人溝通後,就什麼問題都沒了,在紐約可以很開心。她真的就發狠學英文,「每天看英文電視、讀英文報紙,雖然看不懂,還是硬看」,她在六個月後就能聽能說,「但心裏還是不快樂。」


  那段時間她很忙,白天忙著學英文,晚上忙著作夢─幾乎每天夜裏都夢到上海。錢熠有點欲言又止,隨即又被知無不言的個性打敗。她哈哈笑說:「剛到紐約前兩年我還得了憂鬱症。」   這幾年,錢熠逐漸從愛情、宗教得到安定。今年九月才與外國男友結婚,也因篤信藏傳佛教,生活變得安靜豐富。


  紐約沒法推崑曲 此次終能再唱起


  現在的她不困惑,在紐約沒有崑曲表演的空間,她就演舞台劇、拍電影,儘管心中最愛的還是從小學的崑曲。「在美國根本不可能推廣崑曲,就像在上海不可能推廣槍枝彈藥一般。」


  這次與當代傳奇合作年底公演的新創崑曲歌劇《夢蝶》,可說是她留在紐約後第一次正式的崑曲演出,她感到期待又興奮。現在在台灣進行排演的錢熠,將表現淒美賢淑的田氏,吳興國將同時飾演仙風道骨的莊子與風流倜儻的王孫公子。




--------------------------------------




心還在 魂還在 感覺 觸動




2007-10-21

《香港國際古書展》

【周恆如】

  2007年香港國際展,將於11月30日起,一連3天在香港太古廣場舉行,這是大中華區首度較具規模的國際展。不同於一般書展以展售大眾閱讀的新書為主,古書展的展品多具收藏價值,包括絕版書、插畫、海報、藏書票等印刷品,甚至手稿、信件、老地圖、老照片等物品。此次香港國際古書展由日本雄松堂書店、澳洲康史達克書店(Cornstalk Bookshop),及創立於1918年的香港老字號西文書專賣店辰衝書店主辦。

  此次書展展品來自全球11個國家、64家古書商,包括英國古書界龍頭夸瑞奇古書店(Bernard Quaritch Rare Books)及麥格斯兄弟古書店(Maggs Bros Rare Books)。這兩家倫敦老店都有超過150年的歷史,歐美許多重量級圖書館的諸多藏品都來自這兩家店。此外,古書業發達的日本,老店琳瑯閣、一誠堂、雄松堂等都將帶著精品參加這次以西方古書商為主的書展。

  預計參展的重要展品包括:1543年德國紐倫堡印行,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以拉丁文撰寫的第一版《天體運行論》;1859年英國印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第一版,以及明朝天啟三年(1623)杭州印行,中國第一部有關世界地理的書籍《職方外紀》等。除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東西方絕版書籍之外,會中並有近、當代限量書畫冊與罕見版本,如海明威簽名本,畢卡索、馬蒂斯、米羅等藝術家插畫的作品,展品涵蓋人文、藝術、醫學及生活等各式主題。

  本次香港國際古書展由《書天堂》作者鍾芳玲擔任顧問,【開卷】經其協助,取得數項珍貴展品的資料,讓讀者搶先在紙上品賞,先睹為快。

  玫瑰繪本   19世紀初期出版,繪者Pierre-Joseph Redout′e(1759 -1840)為法國知名畫家及植物研究者,擅長以精巧的點刻版畫繪製植物。R edout′e曾是路易十六皇后瑪麗安東尼的御用宮廷繪師,1817年,R edout′e應拿破崙一世的皇后約瑟芬之邀,以其花園中的玫瑰為本,繪製各式各樣嬌豔生動的玫瑰。約瑟芬以鍾愛玫瑰聞名,據稱她的園中種有250種、3萬株各類珍奇的玫瑰。在約瑟芬的支助下,Redout′ e足跡遍布全球,曾到過日本、南非、澳洲及美國等地繪製各類花卉植物,尤其是玫瑰和百合。1817至1824年間,Redout′e出版了三卷玫瑰畫冊Les Roses對開本,其後又出了三版較容易翻閱的八開本( octavo)。參展的是八開本的第一版,完成於1824至1826年,大小為 23.8 x 16.5公分。   (定價港幣27萬5000元,Librairie Loeb-Larocque提供)

  Pelplin古騰堡聖經複刻本   這是根據藏放於波蘭Pelplin主教堂的古騰堡聖經所複製的複刻本。該複製計畫是為了紀念古騰堡600歲誕辰而提出,由許多專業人士參與,特別是日本慶應大學的數位科技部門合作,於2003年完成。複刻本一套兩冊,40.2公分高、28.9公分寬,共640頁,大寫花體字是手工上色。山羊皮裝訂,銅製的浮突裝飾與扣環。總共只製作198套,接近當時古騰堡聖經的印量。日本的書商雄松堂受波蘭出版社Ber nardinum請託,代為在日本銷售,迄今已在日本賣書9套。據報導波蘭的原始古騰堡聖經曾在1939年為了躲納粹而一路被送往法國、英國,最後再到加拿大,歷經二十載,1959年才返回波蘭。   (定價12萬港幣,Yushodo提供者)

  吳爾芙作品《星期一或星期二》   維吉妮亞‧吳爾芙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星期一或星期二》(Mon day or Tuesday),第一版第一刷,1921年Hogarth出版社出版。封面以及內頁的木刻畫都是由吳爾芙的姊姊Vanessa Bell所設計。Hog arth出版社是吳爾芙與先生Leonard Woolf於1917年創立的手工印刷社,出版過艾略特的《詩集》,以及佛洛伊德、H. G.威爾斯等人的作品。Hogarth的出版品講求品質及原創性,吳爾芙夫婦喜愛與年輕、沒沒無名、激進的作家合作。   (定價4萬港幣,Bertram Rota Ltd提供)

  《莎士比亞劇集》第二對開本   1632年倫敦出版。書名頁是1623年Martin Droeshout為第一部《莎士比亞劇集》印行時所製的刻板畫像,也是目前世人最熟知的莎翁肖像。第一對開本目前僅有私人收藏,幾乎已無流通,價格達600萬美金,因此第二對開本成了收藏家追求的目標。提供此書的The 19thC entury Shop經手的書籍都是珍貴版本,因位於華府附近,近幾任美國總統都曾在此書店購書贈送客人。   (定價390萬港幣,The 19th Century Shop提供)

  毛主席語錄   《毛主席語錄》第一版第一刷。1964年5月,中共解放軍總政治部為了讓全軍「活學活用毛主席思想活動」而印發《毛主席語錄》。文革時期幾乎人手一本,一般認為是全球印量僅次於《聖經》的出版品。《毛語錄》印製講求精細,首頁即是毛澤東肖像,像上還覆有一張透明薄紙,以保護毛像不受磨損。此外,《毛語錄》號稱找不出一個錯字或標點符號用錯之處。   參展的這本《毛主席語錄》由當代裝幀名家Michael Wilcox手工裝訂,皮革材質,並保留原有封面以及所附的錯誤校正紙條。皮製書盒上以天安門前眾人同舉「小紅書」為景;封面上的圖像,環繞著毛澤東的除了馬克斯、列寧及史達林的頭像、座位上的四人幫之外,還有無所不在的群眾臉孔。   (定價40萬港幣。Battledore Ltd提供)

  百萬塔陀羅尼經   日本龜寶元年(770)刻印完成了100萬卷漢字經咒《無垢淨光經根本陀羅尼》,並分藏在100萬個木製的三層小塔中,置於十大寺院內,為現存最古老的木版印刷品之一,目前僅存少數。   7世紀末,年老力衰的中國女帝武則天為消罪延壽,傳旨翻譯《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並廣為抄寫刊印,普施供養。不久,刻印陀羅尼經的熱潮傳到篤信佛教的近鄰朝鮮和日本。日本稱德女皇在遭遇仲麻呂武裝叛亂後,發願造百萬佛塔,每塔置陀羅尼經咒一枚以護國祈福,耗時六年多完成。   (定價港幣27萬5000元,Yushodo提供)

  祈禱書(或譯「日課經」)是隱修士及聖職人員每日使用的祈禱手冊,中世紀後期極為盛行,內容包括聖詠、聖歌、對經、祈禱文等。   此書是15世紀初期的作品,在古騰堡印刷術出現前。由人工在羊皮紙上書寫、彩繪而成,書僅10.6公分高、8.2公分寬,適合隨身閱讀,大多數內頁都有以紅、藍或金色線條裝飾勾邊的繪圖。   (定價港幣70萬元,Librairie Loeb-Larocque提供)

2007-10-05

kathy,my friend-宋淑華














離開了過去參與的運動團體
一群傷重不治的伙伴各自離散
其中來自紐西蘭的KATHY
是與我彼此舔拭到最後的朋友
直到六.七年前她終於決定登機歸國
離開這待了十幾年令她心碎的台灣

總是能從她的MAIL或電話
得知她生命追尋及為了生存而奮戰的點點滴滴
從紐西蘭又流浪到澳洲
為了落實環保及心靈的療癒
還學習了毛利文去
強盛的行動.戰鬥力
總是令我敬嘆

幾年前從電話那頭聽她說得了一種不治的怪病
因為太奇怪了 也就不以為意
可能她或醫生都還沒搞清楚吧
想是一段時間或許又會聽到一些其他的發展
行動力低落的我也就這麼被動的等著
不料 這一等
卻是二.三個年頭!
幾次嘗試去信她的信箱
卻也再不曾得到回應
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
她總是會以長篇的熱情回應我簡短幾句破英文的問侯
可是 沒了
這次真的就這樣石沈大海 音信渺茫?...

那年九二一
我們一起參加了人本下台中大里的營隊
還不期而遇了過去運動團體裏的學姊
營隊結束後 留下了這唯一的一張照片


過去的電子信件隨著電腦掛掉都沒有了
這唯一的一張從當時隊友那寄來的照片
現在也成了承載我腦海裏僅有的回憶與掛念的唯一出口

---------------------

Kathy Goodman
前排右二
台大社會系畢業
自幼家庭破碎
十六歲隨船流浪至台灣後即投入環保等各項運動
前後十數年
卻難以實踐理想與得到基本需求的歸屬感

信我者得永生之管你是阿門還是阿飄




不信
就賞你二拳